您的位置:主页 > 中文版 > 邵阳人物 > 历数风流 >

魏源与他的伯乐贺长龄

来源:魏源文化论坛撰稿:陈扬桂时间:2017-04-22点击: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清有贺长龄,然后有魏源。
  魏源与贺长龄的关系,看起来是幕府宾主关系,但实际是一对相依相敬的朋友,同时也是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湖南隆回人魏源与湖南长沙人贺长龄原本是一对老乡,相互间有叙不尽的乡谊,加上彼此思想相近,观点相同,只做到知州的魏源,能够与官至总督的贺长龄相知相交,亦师亦友,也就不足为怪了。
 
  魏源,字默深,生于1794年,道光年间中进士,一度担任过内阁中书,后来官至江苏高邮知州。比他年长9岁的贺长龄,是魏源在岳麓书院的学长,历任山西学政、江苏按察使、山东巡抚、江宁布政使、福建布政使、云贵总督等职。两人最初相识是在1814年,此时刚满20岁的魏源随父进京,以读书备考为己任,虽然也有一些教学交游活动,但到底还是一名“待业青年”;而贺长龄早在6年前就已进士及第,在京城担任编修了。尽管他俩功名相差悬殊,但因为有“无日不读书,亦无书不读”的共同爱好,这对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一开始就走得很近,以后又常有交往,关系日益密切起来。就在这密切的交往中,贺长龄越来越真切地感觉到魏源的旷世之才。
 
  贺长龄在官场如鱼得水,他在做了一段时间编修之后,就下派为地方官员,以后一路青云直上,当上了总督大人。而魏源则屡试不第,长期在外奔波流浪。一边是魏源的怀才不遇,一边是贺长龄手下无才可用。出于帮助提携同乡好友,也是为了自己的治政寻求智力支持,早在1819年,贺长龄还是山西学政时,就把自己相中的“千里马”魏源延请到了学台帐下。魏源也就从此成为了一名履行参政议政职责的“亦官亦民”的人物,首次与政治结了缘,从而为他成为杰出的思想家打下了政治基础。
 
  1825年,贺长龄任江宁布政使,相当于主管财政、人事的“常务副省长”后,再次把魏源请到了自己的幕府担任幕僚。这段时间,魏源帮助贺长龄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利用贺长龄的私人藏书,代替他编辑了《皇朝经世文编》;再就是为他十分关注的漕粮海运问题南北奔波,考求古今,提出了详尽而周密的改革方案。而这时,陶澍也从安徽调任江苏巡抚来了。那年的上半年,魏源集中精力着手编辑了《皇朝经世文编》一部分后,下半年又接受陶澍、贺长龄的邀请,参与海运计划的制定。次年春,他又赴北京参加会试,再一次名落孙山,便回到苏州继续编辑《皇朝经世文编》,到年底完成。这样一来,《皇朝经世文编》就不是一口气编辑而成的。这部收集了清初以来政治制度、经济改革、水利建设方面1300多篇文章,洋洋300万言的巨著编成后,署名为贺长龄、魏源等编,但主要是魏源的智慧和成果。魏源编辑此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言心必验于事、言古必验于今,言人必资于法、言我必乘于物。书中大造了改革舆论,所以它一问世,就如一石击起千层浪,一扫当时知识分子不问世事,埋首故纸堆的风气。当时的读书人读了这本书后,感到眼界大开:想不到世界上还有这么多学问,原来国计民生处处都是学问!此后数十年内,该书风行海内,书中所收文章的体例几乎成为当时学术论文的流行文体,影响了一代学子,形成了一种务实的学风。以会读书、会办实业著称的湖广总督张之洞称赞此书“于经济、掌故、交涉、政要最称明备。”有一位后学曾撰诗称赞贺长龄和魏源合作编辑《皇朝经世文编》的业绩,诗云:“勤搜典籍贺长龄,善取精华魏默深。一卷大开天下眼,方知学问在生民。”
 
  漕粮是历代朝廷通过水路向京城供应粮食的专称。到了清代嘉庆年间,运河干涸,河运受阻,改革派主张将漕粮由河运改为海运,而守旧派则以先世成制不可改变为由进行阻挠。魏源是海运的积极主张者,他认为海运胜过河运,具有利国、利民、利官、利商的优势。他进入贺长龄幕府后,极力地推行自己的这些主张,从而支持和推动了陶澍、贺长龄所负责的漕运改革。在贺长龄幕府这段时间里,他代替贺长龄起草了《复魏制府询海运书》《海运全案序》等文稿,文中申述海运之利,极力主张由海商运送漕粮,并帮助贺长龄编制了具体的海运方案。
 
  1827年4月,贺长龄调任山东布政使。赴行前,他又邀请魏源同往山东上任。然而,魏源正在准备第三次会试,加之考虑到家父邦鲁公在江苏做官,且年岁已高,不便远游,便向贺长龄递了辞呈。辞职归辞职,此时的魏源却私下里专程去拜访了隐居于南京吴门的策士包世臣,代贺长龄咨询治理山东省的方略。在为贺长龄饯行的宴席上,魏源将自己咨询到的治鲁方略和盘托出,献给即将上任的贺长龄。
 
  对魏源,贺长龄也倍加爱惜,临行前,他向自己的上司陶澍力荐魏源。而魏源和陶澍本来就是世交关系,有了贺长龄的力荐,便更加顺利地进入了陶澍的幕府。此时的陶澍,已经升任两江总督。魏源在陶澍身边,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他辅佐陶澍进行了一项重大改革——盐政改革。几年下来,淮北私盐绝迹,国家税收大增,陶澍为朝廷立下盖世功劳。在这功勋章里,有陶澍的一半也有魏源的一半。
 
  魏源无论在不在贺长龄身边,他们总是声气相通,感情相投的。比如在禁烟问题上,他俩都是严禁派林则徐的支持者。据史料记载, 贵州在1835年前后,就已经有人栽种鸦片,开设烟馆了。1839年,钦差大臣林则徐赴广东禁烟的同时,贵州巡抚贺长龄也在贵州严厉查禁鸦片。而此时,魏源在江苏扬州的寓所潔园,又是撰文,又是写诗,向鸦片宣战,与林则徐、贺长龄遥相呼应,在道义上支持了严禁派。
 
  1845年,已经年过半百的魏源,终于中了进士,有了做官的资格。这一年,他被朝廷委任为江苏扬州府东台县知县。因为有了重任在身,他不能云游四方了,便在工作之余,第三次修订《圣武记》。此时,贺长龄也是刚刚升任云贵总督,两人天各一方,难以聚首。第二年4月初,魏源乘弟弟回湖南省亲祭祖之机,托其带回10本新出版的《圣武记》,请贺长龄的弟弟贺熙龄转送贺长龄,同时附信问候,信中提到贺长龄“总制西南,大为吾乡之庆”。可见魏源对伯乐贺长龄的感恩和敬仰之情。
 
  作者简介:陈扬桂(1963—)男,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人,邵阳市老干局副局长、《邵阳文库》编委会办公室副主任,邵阳市政协委员,市政协文史研究员,湖南省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