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中文版 > 邵阳人物 > 魏光焘纪念 >

晚清最醒目的抗倭名将——魏光焘

来源:邵阳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撰稿:丁华时间:2017-02-04点击:

  魏光焘是近代一位杰出的爱国者、抗倭名将和民族英雄。他以卓越的胆识,平定西北、收复新疆,收伏巨匪,领导指挥了甲午陆战牛庄之役和抗俄抗倭斗争,其牛庄血战日寇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的坚强决心和意志。鲜为人知的是,魏光焘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名的励志人物之一,他是一个有血性的人。由一个厨子行伍出身成为湘军统帅,最后登上八省总督,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成为晚清重臣,凭的是魏光焘临危不惧、胆气过人、福大命大以及平时养成过硬的“闻鸡起舞”的习惯。家乡邵阳隆回的后人都知道魏光焘是一个忧国忧民,奋发不息的人物。然而,对于他甲午战争抗倭的事迹,现今很多中小学教科书都少有提到。120年前的那场影响了中国120多年的甲午战争,至今让中国人们无法忘却。其实,甲午战争分为海战和陆战两大部分。轰轰烈烈的黄海海战人们早已熟知,而更为惨烈的辽宁海城牛庄血战,关注的人则远远不如海战多。魏光焘指挥的甲午陆战“牛庄之役”,是中日甲午战争中的重大战役之一,是中日甲午战争以来,一次最为惨烈、最残酷的战斗。中国军队以弱碰强,重创数倍于已的日军,彰显出中国人不屈不挠的英勇气魄。对于魏光焘这样的爱国民族英雄,抗倭名将,中国的中小学教科书理应提到,对他的介绍,对他的军事才能、军事成就、教育贡献、外交才干应多做关注,不只是一笔带过或少有提及,这多少有点遗憾。
 
  其实,魏光焘的军事才能,在中日甲午陆战“牛庄之役”中,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他在战场上的霸气,丝毫不亚于刘坤一、邓世昌、丁汝昌等人,取得的成就和影响,也不亚于之后的李宗仁、廖耀湘、彭德怀等人。
  魏光焘的军事才能,基本上来自于实干。早在清同治二年(1863),魏光焘在广西贵县,单骑独闯贵县巨匪黄三贼营,居三天,说服黄三率众来降。当魏光焘归营时“贼步队数万人皆跪送;马队万馀,左右排列;贼在马上,有立者、卧者、倒坐而横陈者,亦可见贼骑之精矣”。这充分证明了魏光焘就已经有了丰富的军事经验;镇压太平天国,勤王护驾保护慈禧,他是清末各方势力所倚重的对象;他也在晚清各场平乱的战役中显示了非凡的指挥才能,颇有战功。因此,不能忽略魏光焘在成名之前的历史,中日甲午陆战牛庄之役的战场,恰恰是他的成长期和成熟期。
 
  魏光焘的军事才能,首先表现在他有着强大的组织能力,这里所说的组织能力并非仅仅是指挥军队,而在于他能够想办法组建一支能战斗的军队——湘军“武威军”,养活一支军队,形成独立的战斗力量。当初魏光焘在湘军统帅曾国荃手下谋生。后来湘军攻下吉安府城后,曾国荃将旧勇遣散回原籍。魏光焘在堂兄魏瀛推荐下,来到湘军蒋益澧的部队,被蒋益澧“委办营务,兼督兵剿贼”。魏光焘有了“委办营务,兼督兵剿”的实权,招兵买马,组建了也就两个野战营编制的队伍。魏光焘就靠着这支单薄的人马,在湘军和满清各路势力混杂纠结的广西、陕甘、新疆地带,不仅没有被消灭掉,反而日益壮大,成为晚清当时前线最强大的机动作战力量,这是大清朝各方军事大佬都意想不到的。尤其具有创意的是,魏光焘敢于一方面与各路敌人开战,对俄国及西北敌人的书信一律不回复;但同时又不阻碍各方的经济贸易往来,从而获得丰盛的经济盈利,以此壮大实力,再与敌人交战。“使交市,焘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这种做法确实很有创意。
 
  在作战上面,魏光焘的武威军能打硬仗,能迷惑敌军。当时无论是军事实力,还是军事地理,陕甘、新疆、一带大清都处于劣势。而魏光焘就在这种劣势的基础上,敢于主动出击,与数十倍于已的强悍敌军正面交锋,并且取得一定胜利的战果。在抗击外国侵略者方面,魏光焘在国难临头时,舍身报国,他做的两件事,是值得彪炳史册的,这也是我们这些和平年代新世纪的筑梦人应当纪念魏光焘,学习魏光焘,弘扬魏光焘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两件事,一是魏光焘他在担任新疆布政使时,新疆巡抚刘锦棠请假,魏光焘代理巡抚。他得知帕米尔高原一千多平里的土地,被沙皇俄国非法侵占,甚至原来清政府所立的御碑亭(界碑)也被拆毁,魏光焘一面做好军备,同时依照原先双方所签条约,据理力争,致使“俄理屈交还其地”。从而捍卫了祖国疆土,使我们国家今天的西部边界依然是帕米尔高原,魏光焘功不可没。二是魏光焘在甲午战争时期,誓死抗日保牛庄的壮举。光绪19年(1893年),魏光焘以母逝丁忧在家。翌年(1894年)秋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日军海陆并进,清海军全军覆没,陆军节节败退,前线告急,京师震动,可朝廷无强将领兵出征驰援。清廷不得不急调早已遣散的湘军出山海关进援。下旨命丁忧在湘宝庆府金潭老家的魏光焘火速筹兵三千北上辽宁驰援。魏光焘他墨绖从戒,在宝庆本地招募三千宝庆热血儿郎的新兵,用在甘肃时自己的老军号,名曰“武威军”。阴历九月从宝庆(邵阳)出发,经长途跋涉夜以继日奔赴辽东战场,过山海关,取道锦州,进辽东,驻扎海城牛庄,“计行军数月,奔驰万里”。直至光绪二十一年二月才到达目的地。其时东北已是冰天雪地,武威军有些士兵还穿着草鞋,全军将士喘息未定。光绪二十一年二月初七(1895年3月3日),侵华日军即以二万之众,分两路向牛庄疯狂进攻(因牛庄是大清军粮重地及兵力补给点)。时刚好赶到牛庄还未休息的魏光焘,以六营共三千余从千里之外三湘宝庆走来的疲惫之师仓猝应战。魏光焘以左中右三营迎击西北之敌,自己亲率大营炮队、卫队迎战北面来犯之敌。战争进行得十分惨烈,魏光焘的坐骑两次被日军击倒,不得不三易其骑血战日寇。由于魏光焘亲临前线指挥部队奋战,并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大鼓士气,重创日军,使日军死伤不少。但终因敌众我寡,兵力悬殊,援兵迟迟不至,且“无精利枪炮,兵少械窳,力不能支”激战一上午,死伤二千余,被迫退入牛庄。午后日军攻入牛庄,魏光焘指挥部队与日军进行肉搏巷战,直到天黑,弹尽粮绝,无人接应,魏光焘他只好指挥余军,奋战突围,退守田台庄。整个甲午之战,海军唯邓世昌奋勇牺牲,陆军唯魏光焘屡败屡战苦战不迭,而大清各军则“治兵无状”,“坐视不援”,分别“治以应得之咎”,唯魏光焘因“孤军苦战,不计胜败”,不仅“邀免治罪”,还委以接统关外军务的重任。魏光焘受命以后,将军队移踞山海关,重新整理,军威复振,本谋再战,由于甘肃回民起义,朝廷命他率旅援甘,致使甲午战争彻底失败,但魏光焘的英雄业绩和爱国精神,永远鼓舞激励着后人。
 
  中日甲午战争中,魏光焘此时的直接交战对手其实是让人胆寒的侵华日寇。然而,在与剽悍对手的角逐中,魏光焘的军队“武威军”勇不可挡,连连击溃日寇的精锐部队。尤其是魏光焘在自身军粮不济的情况下,日夜不停地运输各种布囊,用沙子冒充军粮,看似军粮极其充足,迷惑日军,这一显摆行为让日寇很沮丧,误以为魏光焘武威军根本不愁粮草,“焘以布囊盛土如米状,使千余人运上台,又令数人担米,伪为疲极而息于道”,于是日寇军心十分懈怠,给魏光焘军士气大振重创日军的机会。
  魏光焘在有生之年,收复了新疆,稳定了西北陕甘,督办陕甘军务,镇压回民起义有功,在新疆抗俄捍卫了祖国的领土,而且是在朝廷不怎么支援的情况下取得的辉煌战果。这比宋朝岳飞北伐中原的战果还要大。魏光焘在中华军事史上,确实是很辉煌的一笔。


  (丁华,湖南邵阳隆回岩口镇人,文学业余写作者,现广州谋生,自由撰稿人)。
  2017年元月丁华于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