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中文版 > 县域文化 > 文化艺术 >

黄钶:老骥伏枥写春秋

来源:邵阳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撰稿:黄钶时间:2017-10-30点击:

  我爸爸从教育岗位上退休回家后,怅然若失。离开了亲爱的孩子们,很不自在。
  他每天还是保持了早起的习惯,吃过早饭就去散步,散步回家就睡觉。起来又是散步或者到菜土里劳动一会儿,吃过午饭,又是闷头睡觉。
  这样单调的生活,让他不久就患上了老年痴呆症,这病是无法医治的。后来,三个儿子,不认得两个了,只认识我这个常常和他接触的老二了。
  我有些怅然,我退休后,一旦离开了脑力劳动,只怕也要重蹈父亲的旧辙。
  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我退休了,老父也归天去了。
 
  我妻子是农妇,我退休后,也帮她干干农活。可是,离开了热烈紧张的学校生活,常常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失落感。
  这时节,我一有空闲,只好用看电视来打发自己的寂寞和空虚。
  一天接到镇里文化站黄文龙先生的电话,要我参加修镇志。我欣然应允。

  从此我又和文字打上了交道,到各村去采访,到雄伟高大的九龙山去寻访古迹。

  在陡峭的九龙山主峰中,我在荆棘丛里钻来钻去,终于寻到了清朝康熙年间一个著名道士刻写在金星岩上的四个古朴苍劲的大字:不让武陵。
  这个发现,让我兴奋不已。
  修志是很繁重的脑力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大事情,我自己觉得肩膀上又担上了一副重担。我的失落感没有了,我全身充满了活力。
  我负责的内容,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于搞好了,我把电子版交给了镇办公室主任。只等其他同志的材料完备后,就一齐放在网上来晒太阳了。
  于是我又萌发了一个新的想法,把自己在工作时期发表在北京上海长沙等大城市的省级刊物上的文章,集中起来,出一个集子。
  于是我又翻箱倒柜,把十几年乃至几十年前发表的文章找出来。可惜的是,我在上海文艺出版社旗下的故事会上获奖的故事,青龙洞探险记一文,居然无法寻找了。那篇故事刊发在1996年的第四期上,因为许多学生都喜欢看故事会,被借去了,没有退还给我。
  我到旧书摊上,千方百计寻找,就如大海捞针,无法找到。
  有人告诉我去魏源图书馆,那里一定有收藏的原本。
  是的,在那个图书馆,每年的故事会都细心地装订成了合订本。可是,那里的1996年的合订本,可能是被人借去了,也没有了。
  这事情惊动了隆回县文化局张晗先生。他知道了,接见了我,说:“你如果真的有这样一篇获奖文章,我一定能够为你找到的。故事会是全国著名的刊物,这种刊物,省图书馆一定会收藏着的。那里管理严格,不会丢失的。”
  为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作家的一篇文章,张局长居然亲自到湖南省图书馆,为我找到了故事会1996年的合订本,并且为我把该文复印了回来。
  本来我想把这本集子命名为古潭奇案,那是我发在楚风而后立即被传奇传记文学选刊选载的中篇小说。这两篇文章都是我的心爱之作。
  为了纪念青龙洞探险记的失而复得,为了纪念张局长对本土作家的无微不至的关怀,我将这本书定名为青龙洞探险记了。
  只是遗憾的是,这期间正值邵阳市征集文库的稿件,文库编辑千嘱咐万叮咛,要我尽快找到该文,但是当这个失联的孩子重新寻找到我这个不称职的父亲时,文库早就停止收集稿件了。
  现在,文库的儿童文学选已经出来了,只收了我两篇故事。中篇古潭奇案,也选进了当代小说选。
  我的集子出来后,我想在这古稀之年,把自己艰难困苦的前半生写成一本小说。在写作期间,得到了已经退休了的,原来的岩口中学领导罗付保同志的鼓励和支持,使得我有信心有力量写下去。
  这本三十多万字的小说,首先发表在江山文学网上,而后由香江出版社正式出版。
 
  值得我注意的是,罗付保先生在退休后,极力帮助他们村干部的工作,许多困难的事情在他和另外一个退休老师的帮助下,都迎刃而解。这样,既帮助了村干部的工作,也使得自己的退休生活充满了活力和生气。
  而且,他们梅塘村,也正在大张旗鼓地编修村志。所有的民众都举荐罗付保先生为村志的主编。罗先生常常对我说:“我们退休了,但是退休要不褪色,发挥余热,尽一切力量为人民为社会,多做一点事情。”
  罗先生的话给了我极大的鼓舞,我现在还在努力写一本小说:梅山神。因为我这一生都生活在隆回县,隆回县是梅山中心区域,要把梅山的历史,用小说的形式写出来,也是我的职责和心愿。
  是呀,记得古人魏武帝有句名言,叫做“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们退休了,虽然难有千里之志了,但还是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写点文字,既有益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也对社会有所裨益。
  只是写出的文字,哪里能够和与春秋史记相比,为的是尽我们的一点绵薄之力,为保存社会的体温贡献一份微小的力量罢了。

(文图来源作者投稿,编辑老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