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中文版 > 文化大家谈 > 文艺评论 >

读刘家玮印象

来源:邵阳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撰稿:彭卿云时间:2021-07-23点击:

        刘家玮,八零后,湖南邵阳人,大学文化。文史学者、文艺评论家、诗人、书画篆刻家、雕刻艺术家。系湖南省第十次文代会代表、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代表团成员、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湖南省诗词协会会员、湖南省楹联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邵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浙江某高校特聘教师、浙江省文仙笔庄、竹风山房艺术研究所创办人。二十余年来,涉猎研究创作方面有诗词、文史、散文、杂文、评论文、书法、美术、竹木核玉雕刻、篆刻及文房用品制作,曾发表诗词、散文、杂文、评论文、中短篇小说、工艺美术作品数百篇.件,散见于《新华社.每日通讯》《半月谈网》《中华诗词》《湖南诗词》《白云诗社》《潇湘晨报》《散文选刊》《文艺报》《青年文摘》《中国竹刻》《邵阳文库》《匠心意造.当代竹刻名家精品邀请展》《竹匠网》《中国作家网》《网易》《搜狐》《今日头条》等刊物、书籍、媒体、网站。作品先后获书法、美术作品、竹.木.核.玉雕作品金奖、银奖、铜奖、优秀奖等,多次被各大博物馆收藏。并著有《竹风山房诗文书画集》。
 
       老朽与刘家玮同志是新交,又是忘年交,更是親故交。乐莫乐兮新相知,难得的人生幸事。近日,又有幸择读其所传各类艺术之作品,包括:书法、绘画、竹刻、诗词、楹联、散文、论文等等,令人大开眼界。而欣喜之余,特欣然作小文贺之。
人对事物的第一印象,虽多浮光掠影的皮相之见,但也往往纯净真实,不带偏见,引导认识的深化。对家玮的的艺术作品,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多方面的,也都是有其个性与内涵的。
       其一,是多门类其全,尽显多才多艺,令人惊喜。对书法、绘画、雕刻等作品,因行业之隔,自然读不出"门道",说不出所以然。但凭直观直觉亦足以能感其“热闹”,心目为之愉悦,情怀为之感染,其艺术之美,灵性之光,苗势之盛,皆跃然纸上。这对广大非专业读者、观众来说已经足够了。艺术愉悦,感染人的目的也已达到了。
      其二,是天赋、勤奋、执着三位一体,为其成功之本。一位刚过而立之年的青年作者,爱好之广,才艺之优,成果之丰。恰恰出于他的八分天赋,十分勤奋,十二份执着,否则,只能是“空中楼阁”之美。"天才"就是勤奋,并不等于“勤奋就是天才”。多少成功业者,就是以勤奋点燃天赋之火,以执着激发秉性之光,以如醉如痴的心志开发潜能之源,以铁臂钢肢攀登智慧之梯,最终得以登峰问顶。家玮现在行进在这条成功路上,必将三位一体发挥到极致,成功可以计时日。

      其三,是务实求真,步步脚踏实地。家玮出身村野,土生土长,自幼好学向上,俭朴持身,农家子弟之佼佼者。他凭恃自身奋发之志,坚持求学图新,争命运之自立,以拼搏求自强。出于衣食之需,他立足现实,瞄准未来,将事业与爱好,职业与追求,特长与生计,文化与商业,现实与长远,奋斗与自由等等,结合得完美无缺,做到一举多得,几全其美。此才智之高,思维之缜,可见一斑。
      其四,是所兼多项艺术门类功底之实,素质之高,求索之勤,为其长进、发展、成长、成熟提供了可靠保证。他的各项造诣之功,正在向高原迈進。所主事业已遍布潇湘、华夏,才艺与事业齐飞,追求与成功并进。再苦心面壁十年,兼收并蓄,厚积薄发,到其知命之年华,必将高峰耸立,文成一家之言,艺树一派之风,独步一方,成为民族传统文化复兴的中坚之才。 
       其五,是文风今古通变相融,文质并重,驾驭自如。这在他的诗词、楹联、散文、评论文等作品中都历历可见,很是令人欣赏。传统文化艺术工作者,一定要扎根于传统文化,汲取传统文化之精髓。时髦可赶,“洋货"可用,但不可一味追求而取代传统,丢失国文本色。家玮对此做得很好,无愧为中国文化人,国粹继承者。为往圣继绝学,必将由家玮一代青年来担当!尤为可贵的是,他的文章正在苦练“中国功夫”,追求中国气派。 
        他在评论欧阳志华绘画一文中,竟以一副短联为题“丹青创妙境,丘壑蕴灵心”。天然去雕饰,尽显作者功力、灵气。文章通篇以画笔评画,以诗语为文,潇洒通脱。其“厚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之想,显而见矣。他的诗词、楹联作品格律对仗之工整,自不待言。其对境界、意境、意象之追求;对语言文字雅丽、清新之讲究,对气韵、风釆之重视,都成为了他诗心的潜规则。如此精于写作,绝非存心做作,而正是储宝、宣才以期后发。如此认真务实的学问功夫,实在难能可贵。将来必有"清水出芙蓉"之美。 

         其六,是艺随业长,学随业广,奋斗与自由有机统一。家玮从实际才艺出发,以创作工艺美术作品,制作文房雅物为桥梁,"未成佛果,先结善缘",广交朋友,遍结同行,业通四海,学达九州,成为难得的机缘、幸遇。以自身的才学,积极参加各类相关社团活动,与同仁、同道交流互鉴互学,获益自是良多。其中的一些学术社团精英荟莘,文负盛名,正成为他“程门立雪”之良机,也是他“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之历练。我很赞同他的作法,并认为这不是“浪得虚名”,而是借以取长补短,使自己更强大。我也很赞赏他的事业选择,希望沿着既有的成功之路走下去,坚持再坚持,必将胜利再胜利。 
        作为“三零后”的老者,面对家玮一辈有才艺,有理想,有作为的年轻人,羡煞之余,不禁心潮起伏,感慨系之。想当年,我们而立之年的黄金岁月,都被雨打风吹去!“臭老九”的紧箍咒,“红与黑”的小灰帽,一戴就是二十年,劳锻劳改为业,农村干校为家,青春何在?事业何在?而今,家玮一辈,凭知识、才艺、学识可以安身立业,追求、努力、拼争可以自立自强。国家求贤若渴,聚天下之英才而用之。为此,每当回首往事的时侯,总不免有"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之憾!如若生命有来生来世的第二次选择,我一定会比今生今世生活得更好,学识必将有所长进,事业必将有所成就。家玮而今少壮正努力,老大事业必有大成。老夫正等着为之再写读后印象呢!衷心祝愿他的青春,才艺之火熊熊燃烧,成就之果香满乡邦!
       最后,我也借家玮作文形式,谨以小诗打住!
能诗能画又能书,笔底波涛任卷舒。
少壮有为通面壁,龙飞天外楚才殊。

 
本文作者简介:彭卿云,湖南省隆回县人。汉族,文博研究馆员,原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中国文物报》报社社长,总编辑,研究员。现任中国文物学会会长。中国文物学会文物旅游规划与研究中心法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