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中文版 > 邵阳人物 > 历数风流 >

清朝云贵总督罗绕典生平及籍贯考略

来源:邵阳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撰稿:罗春彦时间:2022-08-07点击:

寒窗苦读 金榜题名
 
  罗绕典(1793-1854),字兰阶,号苏溪,湖南省安化县大福镇人。罗绕典天资聪颖,6岁启蒙,投入业师黄嘉菊门下。9岁时,母亲温氏去世,因家境贫困而辍学,在家放牛、砍柴,但从未放弃学习,十二岁时便自题:“奋麟腾天际,霖雨润苍生”自勉,以龙喻己,立志非凡。直到14岁,由伯父罗光涵(1763-1844,君封儒林六品)供送读书,复学业师黄嘉菊。
 
  俗语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罗绕典自知家庭困难,读书刻苦发奋。18岁入县崇文书院读书,20岁取得补博士弟子资格,当年与魏源(魏源在岳麓书院学习的时间只有短暂的十个月)一起入岳麓书院深造。从安化大福到长沙没有车船需步行二百四十多里,幼小的罗绕典硬是随着一位比他年长的学友,肩挑手提行李,走到了长沙。“就读岳麓书院十二年,岁两归省,去家三百里徒步,未尝命舆。”罗绕典谨遵家训“玉不受缘,焉能成器?”玉洁松贞,動勉奋发。罗绕典求学艰苦,勤于思考,秉承家规“为学日益,学以致用”,经邦论道,才华横溢。
  罗绕典在岳麓书院读书的12年,深得山长袁名曜进士器重,袁名曜曾被陶澍称为“楚南第一人物”,教导有方,每日薄暮,率绕典等诸生出行院前,学子环绕,山长一一指论瑕瑜,寓教于漫步议论之中,在岳麓书院爱国经世的学风和袁名曜山长"士先器识而后文艺"教育思想的熏陶教诲下,罗绕典深受启迪,经世之学顿进,成为岳麓书院高足弟子之一,为后来从政之廉励作风打下基础。
  1820年冬,28岁的罗绕典与本镇石门村农民田才优的大女田开兰结婚,终生原配。同僚们妻妾成群,罗绕典从一而终,实属难得,堪称典范。  
  道光五年(1825年)罗绕典参加选拔莘科选拔贡生,朝考一等,授七品京官,户部河南司行走。
  道光八年(1828年),相传,这年的大年初一,其父罗光奕一早开门,忽然一只黄麂跑进槽门。按照乡间传闻,“麂子进门,家中死人”,这无疑是一个不样之兆。可罗光奕是个善心之人,他不忍心关门打麂,于是灵机一动,赶忙圆话说:“麂呀麂,今日来报喜,祸从今日去,福从今日起。”说来也怪,这只野兽似乎能懂人意,听到他的话,便点头摇尾走出去了。果然逢凶化吉。这一年,36岁的罗绕典参加天津顺天乡试高中进士,其《学古入官赋》被评为大课一等第一名,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入翰林院七年。后来,罗绕典礼拜归化(1130年始称)“积善庵”(天光庵)时题词:“为恶招祸,为善得福:因果报应,真实不虚。”正好印证了这一离奇传说。
 
 
居官清廉 精明果断
 
  罗绕典居京数年,历任武英殿篡修,繙书房行走,奏办院事功臣馆提调,罗绕典居官清廉,精明果断,有才干,深得军机大臣曹振镛、东阁大学士王鼎赏识,过往甚密。曾任天津顺天乡试同考官、四川乡试正考官、山西平阳知府、陕西督粮道、山西按察使、贵州布政使。罗绕典每到一地,对民生疾苦亦极关注,必详察吏治民情,惩治贪恶,革除积弊。
  在担任四川正考官期间,培养和启用了一大批实用人才,当时应试秀才群体有“不怕青毡穷十载,只愁难遇四维罗”的好评。道光帝曾亲自召见,对身边大臣说:“此人经纶满腹,可外任。”
  罗绕典出任山西平阳知府(从四品),从政清廉,赤面无私,整肃吏治,严惩私设监狱,为害平民之贪官豪吏“一绳以法,陷诬立剖”,一年时间,积案千余宗悉清。历任陕西督粮道(四品)、署(代理)按察使(三品)。
     
  道光二十二年(1842)罗绕典远在山西任按察使,“平反冤狱二百余案”,后任布政使(从二品),他想到了家乡的边远落后,看到许多学子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甚至有许多优秀学子因无盘缠而无法赴省、赴京应考,以致丧失美好前程。于是,他用自己的俸禄在安化县老县城(现梅城镇)买了18亩息田,捐献给母校崇文书院(现安化一中)用作“科举田”。他在诗词中说:“我本耕田夫,戴笠湘山曲。”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大山里走出来的农夫之子!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任贵州布政使出任贵州布政使(从二品),力陈黔省鼓铸制钱“五难”,改革铅厂章程,清查库款,增加库储30万两,购备荒粮5万石,发饷募勇,诛捕盗贼,苗民不梗路,商旅畅通,贵州大治。罗绕典深谙为人为官之道,谦虚谨慎,尊敬师长,得到三任云贵总督贺长龄、李星沅、林则徐的赞赏和推荐,道光二十八年(1846年),九月署贵州巡抚。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林则徐任云贵总督,二十九年(1849年)秋离任。离任之时,林则徐曾力荐时任贵州布政使罗绕典为云贵总督,道光帝认为破格提升不妥,故擢升罗绕典为湖北巡抚。
  1846年7月,陶澍女婿胡林翼“承师友许贷万五千金”,由“林则徐专折奏办”,在“陕西捐输案内报捐内阁中书,并捐升知府,分发贵州补用。”胡林翼到贵州后,在云贵总督林则徐、贵州巡抚罗绕典的培养下,一改往日官宦子弟风流轻浮作风,历任安顺知府、镇远知府、思南知府、黎平知府,在黔8年,由于办事讲求经世致用,春风得意,仕途飙升。云贵总督、贵州巡抚均保荐胡林翼堪胜大任,咸丰皇帝诏胡“迅速来京,送部引见”。胡林翼在政界声誉鹊起。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擢升湖北巡抚,顺道回乡省亲。时值当地数月无降雨,大旱成灾,乡民纷纷外出逃荒,情形惨不忍睹。虽安化备有积谷,但知县却拒不开仓赈灾,还横征暴敛,以致民不聊生,“会粮含冤”爆发农民起义。罗绕典详细了解灾情后,向安化知县写信:“此何时而待上令,但速出谷,有诘责,我担之。”知县见到罗绕典信,不敢怠慢,速拔库银三千,开仓发谷,拯救灾民。罗绕典回到家中,大福一带亦是灾荒严重,与其父亲商量后一起开粥厂施救。远近乡亲闻讯而至,每天前来排队领粥者甚多。当家里的谷米很快用完之时,他迅速从益阳等地采购谷米回家,前后花去俸银一万多两。当时,家乡父老乡亲感激不尽,纷纷对其善举赞叹有加。罗绕典诗词中可见“我本耕田夫,戴笠湘山曲”语句,拳拳爱乡之情溢于言表。罗绕典赴京师受命时,道光皇帝知晓其事后,见罗绕典时值寒冬仍衣服单薄,遂钦赐灰貂袍子给他,以奖励其亲善护民爱民之举。
  罗绕典任职湖北巡抚,武汉因优越地理位置、便利的水陆空交通条件,素有“九省通衢”之名。盐商巨贾聚集,为了垄断盐业,盐商对肩挑手提贩卖私盐者恨之入骨,私囚盐贩两千多人,罗绕典到任后,将这些小盐贩进行讯问后进行释放,并规定今后不得私设囚牢,多次拒收盐商贿赂,免盐草菅人命,盐商集银商规银伍万两送到抚署,罗绕典拍案而起,拒收银两,并将不法盐商绳之以法,平定了湖北地方秩序,博得鄂民称颂,廉声远播。11月,罗绕典丁忧回籍守孝。
 
罗绕典亲题的对联
 
  道光帝任命的第一位团练大臣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金田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战争之初,太平军锐不可当,将清廷倚重的八旗军队和绿营打得一败涂地。到1852年4月,太平军更是突破了清军的重重围困,杀出广西,进入湖南,逼近长沙。眼看太平军已成“星火燎原”之势,咸丰皇帝再也坐不住了,采用了嘉庆年间平定白莲教的老办法,派遣团练大臣,在各地兴办团练,抵抗太平军进攻。五月初八日,为加快湖南办团进程,清廷引入广西当局以在籍绅士协助地方官员办团的模式,委任“籍隶湖南,情形必当熟悉”的前任湖北巡抚罗绕典“帮同”钦差大臣赛尚阿、湖广总督程矞采办理湖南军务,指示其“所有绅民团练防御各事宜,即可商同筹办”。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第3册《谕内阁著前任湖北巡抚罗绕典驰驿前往湖南帮同赛尚阿等办理军务》(咸丰二年五月初八日)、《寄谕赛尚阿迅统大兵驰赴湖南扼要驻扎是否须向荣前往酌度办理》(咸丰二年五月初八日)所载,罗绕典成为咸丰初年清廷委任的首位协助地方官员办团的在籍绅士。
 
  担当主帅 坚守长沙
  原任钦差大臣李星沅督师无功,赛尚阿接受钦差大臣的任命后,带着文武随员100多号人,从京城出发,浩浩荡荡地一路南下。钦差大臣过境,各省的总督、巡抚,各地的知府、知州、知县、县令等地方官员,都给予了热情周到的接待。
  “实在人”骆秉章见军情紧急,以为钦差大臣一定会以军情为重,匆匆经过长沙,直奔前程,就没有隆重接待赛尚阿一行。赛尚阿感到自己受到了骆秉章的怠慢,非常生气。赛尚阿抵达广州后亲笔写了一道奏折,叙述了南下的经历,重点是“以供张薄,有嫌,密奏湖南吏治废弛”。。
  咸丰皇帝收到了赛尚阿的奏折后,为了安抚他的情绪(毕竟大敌当前,一切以钦差大臣意见为准),免去了骆秉章的湖南巡抚职务,由云南巡抚兼署云贵总督张亮基调任湖南巡抚。至于骆秉章本人,咸丰皇帝认为他忠勇可信,当前又是用人之际,决定将他召回京城。
  可就在这时候,太平军进入了湖南,湖南形势变得岌岌可危,张亮基一时半会儿又没有抵达长沙,咸丰皇帝命令骆秉章暂时留在湖南,以长沙防御协调使的身份参与守城工作。
  此时的长沙的城防多处坍塌,城内兵勇6000余人,大多数是新招募而来,没啥战斗力,《骆秉章自撰年谱》记载长沙“住城一中堂、三巡抚、三提督,总兵十一二员;在城外者,两总督不能御贼,以致北窜亦恨事”。清政府命湖广总督程矞采前往湖南督办防务,围攻长沙时, 程矞采逗留衡州(今衡阳);钦差大臣、两广总督徐广缙在广西带兵到湘,止驻湘潭。已经被正式调离的原湖南巡抚骆秉章,刚刚卸任,新任巡抚张亮基则正在路途之中,故而无人打理军务。三个提督(湖南提督鲍起豹、广西提督向荣、前湖南提督余万清)、十一二个总兵,彼此并不相统属,无法统一指挥,原湖北巡抚罗绕典为父守孝三年未满期,奉旨帮办湖南军务,协防长沙,统筹大局。
  罗绕典五月抵长沙, 兵勇数千登城拒守。督工筑土城于南门,北起白沙街、南迄大椿桥, 开挖内壕。未及就绪,太平军骤至。罗绕典临危不惧,智慧超群,指挥得当。当时,有官员主张将城门前大片民房烧毁,以使太平军攻城时无隐身之处且不能凭藉高楼来仰攻城牒。罗绕典当即反对:“烧毁民房太多,战事平息后人民将无家可归。”罗绕典从中斡旋,将工事修筑于城外,8月28日,太平天国西王萧朝贵率林凤祥李开芳及3000精锐骑兵奇兵北上。
  颇为荒唐的是,湖南提督鲍起豹慌乱之间,风闻省城城隍颇为灵验,就将这座泥塑神像抬出,置于南门城楼上相与对坐,祈求保佑。
  罗绕典80多个日日夜夜,他尽职尽守,发挥“主帅”作用,拒城坚守待援。
  萧朝贵身先士卒,执旗督战,双方交战正酣之际,于妙高峰望楼之上观察战况的西王萧朝贵,被驰援长沙的江忠源部炮弹重伤,殒命阵中。9月25日,洪秀全、杨秀清接到战报后开始由郴州拔营启程,至10月13日,后续部队陆续到达长沙,且经过郴州的扩军,以及沿途招募,人马递增至两万,在南门外连营十里。
  成功守城80多天之后,10月8日,张亮基从北门缒(zhuì,用绳子拴住人或物从上往下送。当时百姓皆只能缒城出入)城进入长沙接任湖南巡抚一职。各省援湘的清军向荣、和春、江忠源张国梁等纷纷云集而来,使得守城部队达六万余人,长沙城防更加巩固了。太平军方面洪秀全和杨秀清在两次攻城失利后,只得改道北上,去准备进攻武昌了。这让长沙城随即得到了解围。
  战事结束后,罗绕典因操劳过度,心力交瘁,病倒在城楼上,不省人事,落下病根,导致在云贵总督任上出现意外。
 
率军征战 卒于军旅
  太平军长驱北上,湖北荆襄人郭大安、杨连科等率众起义响应。罗绕典奉旨驻防襄阳,镇压起义军。
  咸丰三年(1853),罗绕典因守长沙城有功升云贵总督(正二品)。罗绕典是一位经世奇才、杰出的军事家。他在清朝晚期动荡不安的年代,以“剿抚并用”、“抚重于剿”的策略,秉承“食为民天,敢不念诸?”“孔怀兄弟,同气连枝,如手如足,痛痒关之”等家训,体察民情,惩恶扬善,积极化解社会尖锐矛盾,体现了其“以民为本”的重要思想和军事才能。他培养和提携了胡林翼任贵州镇远知府、徐兴煜任黄平的县牧,为平定贵州苗乱和培养湖湘人才群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月罗绕典,督总兵王国才等,“剿抚”并用瓦解马二花领导的回民起义军。四年秋,贵州斋教首领杨龙喜起义军攻占桐梓、仁怀(今贵州赤水县)。围攻遵义,黔西南震动。罗绕典督令贵州巡抚、提督集兵二万镇压,并亲率精锐兵勇千五百人驰赴遵义攻陷凤凰山、红花冈等山寨,遵义围解。
  1854年(咸丰四年)11月3日晚,剿抚土匪斋教首领杨隆喜部,在雷台山追击时,身先士卒不慎失足跌落山涧,中风不能言语,当即退兵军营,疾笔写下遗疏,详细奏明进攻杨隆喜部计划和云贵的善后事宜,三鼓之时与世长辞,享年62岁。
  《咸同贵州军事史》完整记录云贵总督罗绕典在贵州为国捐躯的壮烈事迹
  
  咸丰四年(1854)十一月二十五日,罗绕典因公去世的第二十二天,成丰皇帝连下两道谕旨,称罗绕典“扬力有年,实心任事”,赞扬他多年来为国家不遗余力,激浊扬清,勤勉奋发,忠心实意办事。
1854年12月5日,咸丰皇帝御赐厚葬安化大福扶竹莲花山千木冲,赐《御祭文》:“诰授光禄大夫、太子少保、兵部尚书、云贵总督,谥文僖。”
 罗绕典御祭文
 
籍贯邵阳 父辈迁徙安化
  道光二十年罗绕典在《安化德安二房――修谱序》写道:“自大时公(崱公)而下,十七传至我秀川公,南迁于楚,故旧谱多不及详。弘治间,安公创业于邵邑西平,德公分建于上梅(新化)云里。由是而安化,而宁乡,而资水……。”
  成书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的《宝庆府志·氏族志四》记载,西平罗氏,其先曰文质,江西丰城人,宏治间徙邵阳西平(今属新邵县)。文质→纲→仲椿→庭辕→正右→应华→大伦→永绍→远玉→光奕(徙安化祖)-绕典(道光乙丑进士,贵州布政)。
 
  新邵西平罗氏族谱记载:“始迁祖文质公,江西丰城人。明宏治间徙邵阳西平乡,今属新邵县。十世光奕徙安化,十一世绕典,字苏溪,清道光进士,官云贵总督,著《黔南世略》。”
  罗珠公第54代孙文质公江西填湖广来湘“插占为业”,定居宝庆西平(今新邵县严塘镇高桥村棠溪),靠开荒种地维持生计。到第60代罗永绍才开始读书学医,罗绕典的祖上三代行医,曾祖父罗永绍、祖父罗远玉、父亲罗光奕都是名医,因厚道仁心,行医以行善为主,收入微薄,因此,罗家家境并不宽裕,时常待米为炊。在邵阳西平历经九代,罗珠公第63代孙罗光奕从邵阳西平迁徙至安化大福。 
  据族谱记载,罗绕典与另一位湘军名将罗泽南同属珠公34世崱公后裔,同属罗珠公第64代:罗珠公34世崱→35达→36皎→37议→38遵→39元→40涣→41光泽→42倜→43巩→44奉瑄→45绎→46贡孙→47岳→48迟→49简→50秀川(始迁安化祖)→51仕安(创业于宝庆西平)→52普贞→53克恭→54文质(迁宝庆西平祖)→55纲→56仲椿→57庭辕→58正右→59应华→60大伦→61永绍→62远玉→63光奕(徙安化祖)-64绕典(道光乙丑进士,贵州布政)。
  罗珠公34崱→35达→36皎→37议→38珣→39贞→40从→41仕闵→42师贽→43咨谋→44宽叔→45尧登→46天保→47季一郎天→48华十三郎→49天琳公十六代孙罗泽南(珠公64世孙)。
  据安化相关族谱记载:至明弘治年间(1488-1505),长子仕伦失考,其次子仕德分迁新化云里,复迁安化之牛田、蓝田(今涟源市城区)、仙溪,益阳(今桃源)之高桥、善溪、马迹塘和桃源之栗米溪。现德、安二房有后裔2000余人,分别住在安化之大福浮泥村、木孔夏一溪、新桥横江、以及大福青龙等地。三子仕安分迁邵阳西平(今新邵高桥),其嗣复迁安化大福坪,派衍益阳(今桃江)河溪水和龙阳(汉寿)。
  综上所述,罗绕典祖籍江西,至罗仕安创业于宝庆西平,至文质公始迁宝庆西平,文质公子嗣单薄,人丁不旺,罗绕典父亲罗光奕投靠同族罗仕德安化罗氏家族,迁至安化大福浮泥里。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清道光十年(1830),罗绕典为《罗氏族谱》写序记录:”罗氏先祖历来重文习武,人才辈出。自唐代始,罗氏赐进士及第者21人,特科进士14人,乡试、漕举、军功、荐辟、录荫诸科者375人。可谓“状元榜眼探花地,诗礼文章理学家”。
 
  罗绕典迁徙至邵阳西平的先祖罗文质系罗珠公第54代孙,江西填湖广来湘“插占为业”, 靠开荒种地维持生计。到罗珠公第60代罗永绍才开始读书学医,罗绕典的祖上三代行医,曾祖父罗永绍、祖父罗远玉、父亲罗光奕都是名医,因厚道仁心,行医以行善为主,收入微薄,因此,罗家家境并不宽裕,时常待米为炊。在邵阳西平历经九代,罗珠公第63代孙罗光奕从邵阳西平迁徙至安化大福。
 
心忧天下 家风传永
  罗绕典自己年少刻苦,他对两个儿子的教育也很严格。长子罗涛性格诚实敦厚,次子罗勋有点跋扈、贪玩。当时,两个儿子都在太史曾心斋门下读书,罗绕典交代老师要严格管教。然而,罗勋对父亲的要求有时视而不见,但若罚他背诗,他能倒背如流:罚他作文,他能一挥而就,老师也常常拿他没有办法。一天,罗绕典有闲,突然来至书斋,唯罗涛在读书,罗勋不见其踪。罗绕典便书一联于桌上:“双手应打五百板。”罗勋归来,老师曰:“令尊大人到此,有联待对!”罗勋一见,笑了笑,在联旁书对曰:“一心想耍两三天。”
  次日,罗绕典复来书室,见联已对,便说:你兄弟俩做诗一首,可以免打。罗勋见已过关,忙请父亲出题。当时正值天寒,室内炉火正旺,罗绕典指了指炉火:“就以炭为题吧!” 好一个罗勋!步行不到七步,曰:一抹黑时原有骨,十分红处便成灰。
  罗勋得意地望着哥哥,只见罗涛不急不慢望着炉火脱口而出:
花开富贵通红处,便是功成身退时。
  罗绕典听后,觉得对仗工整,遂赞道:“好!好!知足不辱,乃我罗氏家风!”
  据《湖南通志》等典籍记载,
  罗绕典:(1793-1854)字兰阶,号苏溪。早年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清道光六年丙戌(1826)由拔贡生朝考一等,以七品小京官分户部用。八年戊子(1828)中顺天(府)乡试举人,九年己丑(1829)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七品)。道光十四年至二十三年癸卯(1834-1843)十年间,历任顺天府乡试同考官、四川乡试正考官、山西平阳府知府(从四品)、陕西督粮道(四品)、署(代理)按察使(三品)、山西按察使、署布政使(从二品)等职,平反冤狱二百余案。道光二十四年甲辰(1844)出任贵州布政使,署巡抚(从二品),增加库储30万两,购备荒粮5万石,深受云贵总督林则徐赏识;道光二十九年己酉(1849)升湖北巡抚。咸丰二年壬子(1852)太平军入湘,奉旨帮办湖南军务,率兵勇在长沙对抗太平军。次年入滇,作云贵总督(二品),督总兵王国才镇压回民起义军。咸丰四年甲寅(1854)九月,川贵斋教首领杨隆喜起义军围攻遵义城,他亲率兵勇驰赴遵义,在追踪义军时跌落山涧,中风而死。赠太子少保,谥文僖。有文集《黔南纪略》等。《清史稿》有传。——《湖南通志》、《湖湘文化大辞典》、《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罗绕典两个儿子的名字分别取他的号“苏溪”中的一个字,长子叫“小苏”,次子叫“小溪”。小溪担任广东盐运使,
  罗涛:罗绕典长子。号小苏,清道光二十九年拔贡生。候选知府衔(从四品)广东候补道(四品),署盐运使司(从三品),子嗣多在广东;
  罗勋:罗绕典次子,号小溪,清荐举花翎按察使衔(三品),署两广盐运使(从三品)。小苏后经营茶业,颇有名气,据传财富可敌半个益阳,子子孙孙都留在大福。
  罗清湜:罗涛之子,罗清咸丰八年以祖绕典殉难云贵,特赏举人。寻荫知县。
  罗绕典故居的房产实际上多为小苏手上创建。最鼎盛时罗家在整个浮泥里共建有九十九座大院九十九个天井。屋宇连成一片,从这家到那家下雨天都不打湿鞋袜。但每座院子又相对独立。院与院之间建有高高的防火墙,防止发生火灾时漫延,也防止吹北风时掀乱瓦片。
  围墙以三合土夯筑,非常牢固。随行人说,大跃进的时候曾拆了墙土团浸河中,十多年后还可以用来砌河堤。
  庄院下水道通畅,下再大的雨也不会积水。房屋二层上的木屋顶可防风防寒防热,加上墙壁的双层木夹板,居室内冬暖夏凉,舒适宜居。古人的建筑智慧,可见一斑。
  民国二十四年(1935),受先祖罗绕典义捐“科举田”帮助母校之善举的感召,正在民国政府工作的罗氏后裔,应大福镇教育之所需,将罗绕典小儿子罗勋所修建的“上罗家大屋”一半进行捐献,设立为“大福中心国民学校”(现大福镇中学)。
  他们这种心忧天下,家风相传,报效桑梓,不忘根本,把教育当作“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之急需的义举,实为“扬力有年、实心任事”的家风典范!
  据晚清大臣曾国藩描述:“各朝文人学者,没有不读易的,也没有不懂医的。医者,易也。医则调身,易则调神。”罗氏后裔至今秉承家教,奋发有为,悬壶济世,一脉相承,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医世家。


斯人已逝 精神永存
  罗绕典是一位勤勉奋发的理学家和文学家。他的著作烦丰,著有时文《罗苏溪奏议》65卷,《判牍选粹》4卷,《蜀槎小草》4卷,《霹雳山房诗文选》24卷,《知养恬斋诗集》21卷,《黔南职方纪略》9卷,《玉台赞咏》及《湖南团练条例》各1卷,其奏议编入《罗文僖公遗集》中。。但从现在发现的时文、赋、诗、联来看,他的作品表现文字功底深厚,思想倾向表现富有罗氏家风家教风范。他指出“政成在民和”、“农为政本”、“政纷除匪易,吏蠹去尤难”,这些思想认识和经验之谈,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
 
  据官方消息,5册105万字的《罗绕典集》将获得文化产业发展基金由岳麓书院出版。《罗绕典集》包括《奏疏》《题本》《文集》《诗集》《黔南职方纪略》《补遗》,共5册。
  一、《奏疏》《题本》,列为第1、2册,共收奏疏、题本300余份。奏疏始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九月授山西平阳知府《谢恩折》,止于咸丰四年(1854)十月《巴哈布请留滇遣用折》。罗绕典奏疏原件大部分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小部分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此乃首次汇集整理。罗绕典的奏疏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对了解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清朝两湖地区防务,以及十九世纪中叶云、贵地区财政、军务、矿业、司法、人事变迁、社会治安、少数民族状况等,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献。
  二、《文集》,列为第3册。此册包括《知养恬斋时文钞》4卷。罗绕典是清代中后期八股文名家之一,其八股文以真知识行文,既言之有据,又给人以新的知识、新的见解。
  三、《诗集》,列为第4册。此册包括罗绕典各体诗791首,赋101篇,具体书目是:《戊戌刊知养恬斋试帖》三十卷(365首)、《蜀槎小草》二卷(187首)、《知养恬斋诗钞》二卷(136首)、《甲辰刊知养恬斋试贴》二卷(103首)、《知养恬斋赋钞》四卷(101篇)。罗绕典的诗歌出入唐宋诸大家,气象雄伟,独具风格,故近代诗歌总集如《晚晴簃诗汇》《湘雅摭残》等多选其诗。
  四、《黔南职方纪略》9卷、“罗绕典集补遗”100余篇,列为第5册。《黔南职方纪略》是罗绕典担任贵州布政使期间编纂并刊刻的一部地方史专著,记载贵州全省十二府三直隶厅一直隶州的历史沿革、州县建置、道里远近以及土司苗蛮之职事种类,“源流备悉”。罗绕典编纂此书的目的,旨在熟悉和掌握贵州全省的情况,于汉苗民族关系尤为关注,于“客民之有无置有苗产之户口数目为独详”。其后三卷专述苗疆土司、土官以及各种苗族六十多种,是一部十分重要的苗族史料。书后附整理者编纂之罗绕典年谱。
  “罗绕典集补遗”是主编曾主陶先生长期收集罗绕典散佚文献的成果。
  
  罗绕典曾有两间书房八大柜藏书,可惜这些古籍大都散失,存世不多。
  罗绕典任贵州布政使司时,于清宣宗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 “王文成公祠”所书两幅对联及石匾:龙冈书院位于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古名龙场)龙冈山阳明洞上方,是王阳明先生明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谪居龙场时所创办。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贵州巡抚乔用迁、按察使吴振棫、布政使司罗绕典、修文知县许大纶等,对龙冈书院进行维修改建,更名为“王文成公祠”。
 
  王文成公祠大门正面对联为:“三载栖迟,洞古山深含至乐;一宵觉悟,文经武纬是全才。”其义概括总结阳明先生谪居龙场三年,在古洞深山安贫乐道,一宵觉悟后,是内圣外王的文武全才。
  门柱内侧对联为:“十三郡人文,此为根本;五百年道统,得所师承。”意思是贵州的人文肇启,龙冈山(意指阳明心学)是根本;自周敦颐开始,大约500年来的道统,王阳明成了集大成者。由于贵州建省之前,中国只有12个省,贵州省建立后,就是第13个省。故以“十三郡”借指贵州。
  罗绕典是一位廉洁自律、公正廉明的清官。他“尊祖之道,规章格守”,他有诗曰:“臣以廉为本,君惟俭是图”,以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在中进士进京为官后,不忘在岳麓书院吃了十二年腌菜的艰苦生活经历,食不重肉,每日仍粗茶淡饭,被人们誉为“干腌菜子官”。道光二十九年(1849),任湖北巡抚时,盐商送来白银五万两,被他严词拒绝。逝世前,他没有建“总督官厅”: 罗绕典平生“不受下僚馈遗,亦不献奉权贵。”尝自言:“吾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人称“俭以养廉,义能济众。逝世时,兄弟俩仅有父亲遗留的五间破屋和五十亩低产田:逝世后,文物盗窃掘其慕,仅得一串朝珠,谁知经鉴定,全是木质,不值几文。他曾立德立言:“欲齐其家,先修其身:欲修其身,先正其心。”意思为:一个人做事业,应该要先注意自己的品行:要有好的品行,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思想。正人先正己,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作者简介:罗春彦,男,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南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惠州市作家协会理事、惠州仲恺高新区作家协会主席,《仲恺文学》主编, 93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团结报》《中国商报》《羊城晚报》《湖南日报》《南方都市报》《湖南工人报》《文化时报》等国家、省级文学刊物发表作品百余篇,多篇文章被《报刊文摘》等多家报刊转载。散文《潇湘夜雨》荣获“湖南省副刊作品年度一等奖”,《碧血山河满江红》《历史的遗憾》等作品荣获省级征文奖项,并入选专集。著有长篇小说《碧血山河满江红》《董事会战争》《暧昧比拒绝更残忍》《历史的遗憾》《历史的遗憾》,散文集《云雨山川 明月冰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