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中文版 > 邵阳人物 > 历数风流 >

《清史稿》中的邹汉勋

来源:民盟邵阳市委撰稿:欧阳恩涛时间:2019-04-30点击:

  邹汉勋(1805—1853),字叔绩,号绩父,又号叔子,今湖南省隆回县罗洪镇人,咸丰举人、以博学名,咸丰三年(1853)任知县、军务参赞,是年秋迁直隶州同知。虽置身军政,但一生志在学术研究,五经、地理、音韵、小学、金石、字画,无所不研、靡所不究。最长于历史地理学,考核周详而且造诣甚高,著述宏富,是清代经学、史学、音韵学名家,更是声名远扬的中国近代舆地学奠基人。为此,邹汉勋被列入《清史稿•儒林》中,排在列传二百六十九。现笔者将全文摘录如下:
 
  邹汉勋,字叔绩,新化人。父文苏,岁贡生,以古学教授乡里,辟学舍曰古经堂,与诸生肄士礼其中。其考据典物,力尊汉学,而谈心性则宗朱子。汉勋通左氏义,佐伯兄汉纪撰《左氏地图说》,又佐仲兄汉潢撰《群经百物谱》。年十八九,撰《六国春秋》。于天文推步、方舆沿革、六书九数,靡不研究。同县邓显鹤深异之,与修《宝庆府志》。又至黔中修贵阳、大定、兴义、安顺诸郡志。咸丰元年,举于乡。访魏源于高邮,同撰《尧典释天》一卷。
  会粤贼陷江宁,汉勋以援、堵、守三策上书曾国藩,谓不援江西、堵广西,湖南亦不能守。国藩用其言,命偕江忠淑率楚勇千人援南昌,围解,叙劳以知县用。既,从江忠源于庐州,守大西门,贼为隧道三攻之,城坍数丈,贼将登陴,汉勋坚却之。坚守三十七日,地雷复发,城陷。汉勋坐城楼上,命酒自酌,持剑大呼杀贼。贼至,与格斗,手刃数人,力竭死之,年四十九,赠道衔。
  所著《读书偶识》三十六卷,自言破前人之训故,必求唐以前之训故方敢用;违笺传之事证,必求汉以前之事证方敢从。以汉人去古未远,诸经注皆有师承,故推阐汉学,不遗余力。尤深音韵之学,初著《广韵表》十卷,晚为《五经论》,说尤精粹,时以江、戴目之。生平于《易》《诗》《礼》《春秋》《论语》《说文》《水经》皆有撰述,凡二十余种,合二百余卷。同治二年,土匪焚其居,熸灭。今存者《读书偶识》仅八卷,《五均论》二卷,《颛顼历考》二卷,《敩艺斋文》三卷,《诗》一卷,《红崖石刻释文》一卷,《南高平物产记》二卷。

 
  《清史稿》是中华民国初年由北洋政府设馆编修的记载清朝历史的正史——“清史”的未定稿,它以纪传为中心,记1616—1912年满清296年的历史。编修工作从1914—1927年历时14年完成,主编赵尔巽见全稿已初步成形,担心时局多变及自己时日无多,遂决定以《清史稿》之名刊印出版,作为史稿公之于世,明示其“乃大辂椎轮之先导,并非视为成书也。”由于印书匆促,以致存在一些错误和缺点;尽管如此,但其史料价值不可忽视,仍是研究清史的重要参考资料。故有出版社将其与《二十四史》合并出版,称为《二十五史》。虽然在《清史稿》中记录邹汉勋只有六百余字,但笔者认为这短短的六百余字客观全面的记录了邹汉勋家庭、经历、成就和其历史地位,是研究邹汉勋的重要参考资料。
 
  邹汉勋,嘉庆十年(1805)生于今隆回县罗洪镇罗洪村一个书香世家,父亲邹文苏是嘉庆十六年岁贡生,长于经学、教授家塾,常将竹篾作为浑天仪教学生。母亲吴珊瑚为新化县名宿吴兰柴季女,吴兰柴精于舆地,吴珊瑚从小亲聆父教,跟随父亲编校《地理今释》,得知晓天下舆地沿革。邹文苏、吴珊瑚夫妇生六个儿子,吴珊瑚在孩子们童年的时候就聚灰为盆,教孩子们画《禹贡》山川图形、口授九州形势。后来,六子均精于舆地之学,并各有著述,时人称邹文苏及其六子为“邹氏七君子”,其中尤以第三子邹汉勋为最。
  道光十一年(1831)邹文苏去世后,邹汉勋便蛰居家乡高平山中,专心读书。乡居苦书少,尝诣郡学观书、卖田购书,至于家境贫寒而不顾,自是开始撰写《读书偶识》36卷,自言“破前人之训诂,必求唐前之训诂方敢用;违笺传之事证,必求汉前之事证方敢从”。道光十七年,邹汉勋32岁补府学弟子员,后肄业于长沙城南书院,师从贺熙龄、丁取忠等名儒,从习算学和历法。性情酷好苦学,以至衣履垢敝、不加修饰。
  道光十九年,邹汉勋应同乡举人邓显鹤之约,前往宁乡学舍参与校刊《船山遗书》,据同治《新化县志•邓显鹤》记载:“衡阳王夫之而农(笔者注:王夫之字而农),明季举人,以文学志于时者也。世远年邈,邦人至是少知其姓名,遗书五十余卷,亦且就淹,显鹤得三十八种于其六世孙承佺家,亟为精审受梓,嘱同邑邹汉勋司校雠。阅二年,次第刊成”。《船山遗书》共五十一部三百余卷,均录其序跋,附以按语,邹汉勋从此声名远播 。道光二十五年,邹汉勋来到邵阳协助邓显鹤编纂《宝庆府志》和《新化府志》,所论述为多。不久,宝庆知府黄宅中调往贵阳任知府,把邹汉勋也招往贵阳。在贵州期间,邹汉勋先后纂修《贵阳府志》112卷、《大定府志》60卷、《兴义府志》24卷、《安顺府志》50卷,其中形势说、循吏传,皆洞悉中日战争后情事。罗绕典、胡林翼其时正在贵州作官,与邹汉勋深相契合。当时,邹汉勋有西南方志大家之称,后来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称邹汉勋所修的四部志书为清代名志。
咸丰元年(1851)邹汉勋46岁时在乡试考中举人;咸丰二年邹汉勋北上赴礼部应试,不第,归途访同乡好友魏源于江苏高邮,互相拿出各自的著作来商议,与魏源共同撰写《尧典释天》一卷,并为魏源的著作绘制《唐虞天象总图》《璇玑内外之图》《玉衡三建》诸图。咸丰三年三月,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时任高邮知州的魏源以邹汉勋“无守土之责”,为免遭不测促其回乡,并将其所著《辽史稿》未定稿托邹汉勋带回家乡珍藏。据邹代过《元史新编跋》谓:“咸丰初,先从祖叔绩先生,礼闱报罢,南还过高邮,默深(笔者注:魏源字默深)先生出《辽史稿》于州署,与之参订。适粤贼(笔者注:指太平军)警至,邃以稿相嘱而别”。邹汉勋死后,魏源将《元史新编》付还邹家,在新化三味书局出版。
  咸丰三年(1853),邹汉勋回长沙,闻其弟邹汉章随江忠源军被太平天国围于南昌,邹汉勋就率军赴援解南昌之围。南昌解围后,邹汉勋因军功升知县,留军参赞军务。十一月,置身军政者不足一年,就升迁为直隶同知。咸丰四年一月,太平军攻克庐州,邹汉勋跟随江忠源坚守庐州,不幸的是邹汉勋被太平军击杀于庐州(笔者注:即今合肥)西门,年四十八岁。邹汉勋遇难后,咸丰帝赐挽联云:“叔绩已死,天下无能为矣;寡人虽生,国家有所拯乎?”曾国藩挽联云:“闻叔绩不在,风云变色;与忠源同死,日月争光。”左宗棠撰写的《邹叔绩墓田记》存国史馆,其中有“读书好为深思,讲习考订之益,心精一缕,独追古初,湖外学习者,未能或之先也”等等。
  邹汉勋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学术造诣却已达到了一个至高的境界。邹汉勋精通舆地学、经学、音韵学以及天文、历法,其中以舆地学成就最高。邹汉勋从小跟随父母学习舆地,10岁时即知冠府轮舆古制及九州形势;16岁帮助其兄邹汉纪编著《春秋左氏地图说》;18岁自编《六国春秋》,对舆地学更有系统创见。道光初年,绘图古法失传,而西方地图经纬绘法尚未传入,邹汉勋能别出心裁独创中国式的地图图例绘法,被当时“推为绝作”。所著《宝庆疆理图说》系统地论述地图基本测绘方法,明确提出绘图应“明分率、分准望、定中宫、测日点”等基本原理;他还创造了地图山那个各种标志,如山用“叠人”、水用“双线”、道路用“叠点”、分界用“单线”等等。邹汉勋的地理学思想受西方地圆学说的影响,是以地圆学为基础的。他在《极高偏度说》中提出了以影定经纬的基本概念;他在《读书偶识》中说:“天体是圆的,地体也是圆的,地体是天体的中心。”他还在前人研究舆地学理论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从西晋裴秀以来不断完善的“六法”理论市科学方法,被誉为中国近代舆地学的奠基人。他在《宝庆疆地图说》中提出的以经纬测绘地图的理论和方法,是继承了中国传统舆地学的精华并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开始了由中国传统舆地学到中国近代舆地学的转变,为中国近代舆地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邹汉勋的一生致力于舆地学研究,注重古为今用、创新发展,并通过实地调查以补古之不足,如主张“知古期以用于今,知今期以稽于古。”他在《贵州古城地图记叙》中说:今与古不相通的很多,如官吏、氏族、法制、典章、州郡、地名都有变易。因此,他常常爬山涉水深入调查。他在《红崖碑释文》一书中提出了“鬼方即羌”、“今青海藏地喀木及滇蜀之西微,皆商之鬼方”的论点,以及殷伐鬼矛自荆楚深入黔滇的推论,具有很高的研究参考价值。后来,他的长孙邹代钧继承和发展家传的舆地之学,精心研究西方舆地学研制成测绘地图专用的中国舆地尺,从此我国绘制地图才有了标准尺寸。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武昌首创中国最早的地理学会——武昌舆地学会,且任《钦定书经图说》纂修兼校对官,用新法编绘《中外全图》千余幅,自此,“邹氏舆地学遂屹然为天下中”。
  邹汉勋在学术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当时被林尊称为“古之郑贾,今之江戴”,与当时驰名京都的魏源、何绍基被称为“湘中三杰”;后人又将他与魏源、何绍基、杨性农、杨子卿、刘霞山誉为“湖南六名士”;当时有“记不全,问魏源;记不清,问汉勋”的口誉;当其在郡学借览群书时,“手录口诵,于天文推步、方舆沿革、六书九数之属,靡不研究”。此后,对舆地、音韵、经学均造诣甚深、著述宏富。邹汉勋一生著书丰富,计有32种468卷。他的著述除贵州四志外,尚有《读书偶识》36卷、《易象隐义》2卷、《卦象推广》1卷、《杂卦图说》1卷、《帝系诂》1卷、《夏小正义疏》1卷、《春秋后梁传释例》14卷、《论语人名例》1卷、《说文谐声谱》16卷、《广韵表》10卷、《五音表》10卷、《五均论》2卷、《六国春秋》24卷、《新六国表》1卷、《贵州沿革表》20卷、《水经移注》2卷、《南高平物产记》2卷、《颛顼历考》2卷、《敩艺斋文》3卷、《学艺斋文集》36卷、《学艺斋诗词》16卷、《诗序去害释滞发微》4卷等等。同时,邹汉勋的文赋诗词在当时也颇负盛名,他的诗被选入徐世昌编的《晚清簃诗钞》、他的词被选入叶恭绰编的《全清词钞》、他的文赋被选入《昭陵赋钞》等等。邹汉勋死后不久,攸县龙皞臣、会稽赵惟叔便四处收集其残稿,在南昌刊印了《邹叔子遗书五种》,后其孙邹沅帆搜集家传遗稿,增编委七种传于世,左宗棠为其作序,2011年该书被列入湖湘文库并由岳麓书社出版了《邹叔子遗书七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其所著的《南高平物产记》被列入岳麓书社“风土丛书”出版。
 
(编辑曾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