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中文版 > 邵阳人物 > 还看今朝 >

何斌阳先生其人其画

来源:新浪邵阳文艺评论博客撰稿:张千山时间:2017-03-15点击:

画遍家山人未老
——何斌阳先生其人其画
 
  画家何斌阳先生是我很敬重的老画家。在邵阳美术界,他以自己的开明大气、谦逊儒雅赢得了普遍的尊敬。他对绘画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在多个美术门类以自己的勤奋探索取得的成绩,更是让大家由衷敬佩。
 
  出生于1944年的何斌阳,经历丰富。生长在邵阳城区的他,从小热爱画画,颇有艺术天分,尤其痴迷于对传统国画山水的临摹。1960年,16岁的何斌阳进入邵阳市花鼓剧团从事舞台美术工作。在这里,他师从当时被打成右派的美术科班出身的郭志先生,从素描、水彩、油画一路深入学习,进一步夯实了美术根基。1962年,因工作需要,何斌阳被调到隆回文工团担任舞美设计。隆回的乡村美景给这个城里长大的青年以巨大的审美惊喜和艺术触动,他沉醉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创作了很多的风景油画,很为业界同仁称赏。当时邵阳美术界赞誉他“”颇有俄国油画大师列维坦之风韵”。
 
崀山长卷 (局部) 何斌阳
  1973年,何斌阳调入邵阳市羽毛画厂工作,自此与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深深结缘。羽毛画,是将飞鸟禽类的各色羽毛用纯手工制作的民间工艺美术品,历史悠久。邵阳自古就有利用羽毛资源的传统。羽毛画艺人擅长用平粘、堆积粘 、悬浮粘的羽毛粘贴技艺,以孔雀、锦鸡、鸳鸯、鸽、鸭、鹅、鸡等飞鸟家禽羽毛的天然本色色彩,按照创作的要求,细腻地表现出山水风光人物,色彩艳丽,形象逼真,做工精细,巧夺天工。爱岗敬业又有着扎实美术根底的何斌阳,全身心扑在羽毛画的传承创新上,并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1975年,何斌阳创作的羽毛画《红军当年过此山》获中国工艺美术展览优秀奖;1977年,他牵头创作的立体羽毛工艺品“羽毛蝴蝶”以其造型别致、色彩绚丽迅速打入国际市场,畅销欧美及世界各地,前后累计为国家创汇3000多万美元,并于1979年获国家工艺美术铜奖。 在此期间,他成为了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并获得湖南省工业美术师称号。 2003年,何斌阳牵头重组邵阳市羽毛工艺厂,再次研制羽毛画,引起省市领导重视。2008年,他携子何迁筹备资料,终于将羽毛画成功申报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他本人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羽毛画’传承人。 2012年,其羽毛画《家园》,获全国农业休闲创意展中南赛区金奖。 至今,其羽毛画代表作有《重返前线》、《叱咤风云》、《沐浴春光》、《秋江鸭肥》、《清泉石上流》、《森林晓雾》等。
 
  2004年,经历过10多年下岗之痛的何斌阳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有了一份固定的退休工资,不必再为生计劳累奔波。此时的他,怀着对儿时种下的对中国山水画挥之不去的依恋情结,再度致力于传统山水画的研习,曾临摹宋元明清历代名家画作约百余幅。对近代大家黄宾虹、李可染、傅抱石、黄秋园的作品也临作百余幅,进一步掌握了包括焦墨山水在内的各种国画山水绘画技法。并写生游历了庐山、黄山、衡山、张家界、桂林、南海等风景名胜。 最终,他以对邵阳美丽自然风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璀璨的民族民俗风情的热爱,以及由此产生的强烈的创作冲动,决定用山水长卷的形式,记录邵阳独特的山川人文之美。
 
  2006年后,他的《宝庆八景图》《宝庆故事》 (520*200cm) 系列巨幅国画面世,震惊邵阳美术界。他笔下的宝庆八景,清新大气,宁静超脱,蕴含着饱满的激情,唤起了邵阳人共同的文化记忆,深得画友们的肯定和观众热捧。他一鼓作气,深入邵阳每个县市采风写生,先后创作了《城步苗寨漫步》10米长卷、《放歌苗岭侗寨绥宁行》14米长卷、《洞口瑶乡神韵》8米册页、《隆回花瑶》16米长卷和《崀山全景》50米长卷。尤其令人感动和敬佩的是,这些作品,好些是他2015年5月发现身患癌症之后,克服老伴病瘫多年而自己病魔缠身的种种困难完成的。而其笔墨之间,却毫无低沉颓废之气,而是洋溢着对家长山水人文的深情厚爱与蓬勃生机。 “半在小楼里,灵光满大千”。在他的画前,我情不自禁地记起了这样的诗句。“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知其人,读其画,我由衷感佩这位贫病交织的老画家心灵的充实与强大。何斌阳的画风,正如2013年8月他举办个人画展并出版画集时,曾师从于他的著名画家李自健题词所言:“诗风荡漾,气韵灵动。”
 
  大美无言,大德无声。热爱家乡,深厚内敛的何斌阳先生,以其独特的美术行为和文化贡献让我们深深感动。我们认为,他在邵阳羽毛画领域的贡献是独特而不可磨灭的。他的邵阳美景系列长卷不仅是其个人国画才艺的全面展示,也是大美邵阳地域风貌富有个性的整体再现,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美术价值,更具有难以估量的历史文化价值。他的艺术精神,就是生生不息的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优美呈现。
画遍家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我们感谢何斌阳先生,致敬何斌阳先生,祝福何斌阳先生。
  2017年3月12日
  (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视觉艺术评论委员会副会长、邵阳市文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