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中文版 > 邵阳人物 >

革命烈士刘楚勋——浩气长存天地间

来源:邵阳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撰稿:刘期贵 曾振华时间:2014-03-22点击:

      刘楚勋、字建民,又名寿保,清光诸31年(1905年)出生于三都中团刘家(今羊古坳乡)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二,父亲刘华祝,私塾先生,5岁时随父读私塾,14岁进入隆三高小(现谭家铺)读书。1928年壮烈牺牲,1952年追认为革命烈士。

聪敏过人  少怀大志
      刘楚勋从小聪敏过人,疾恶如仇。一日,乡绅陈某派人送来一张柬子,要他家捐300块银洋,他家里很清贫,捐得出这么多银洋。他父亲气得卧床绝食,不一日,陈某亲自上门催收,这时,只有10岁的刘楚勋双手叉腰,站在大门坎上励声责问:“为什么要派捐?捐做何用?”陈某被问得张口结舌,见一小孩有如此气势,不由一惊,只好怏怏而退。
      有年除夕之夜,父亲出了个对子要他对,曰:“除夕月无华,尔挂数盏灯,为轻坤增色”。刘楚勋一听,二话未说,径自跑到楼上,猛擂三轰大鼓,又急步下楼,向父亲对曰:“新春雷未动,我击三声鼓,替天地扬威。”父亲听他对得如此气势、工整流畅、欢喜异常、连连击节,大呼:奇才也!奇才也!他父亲见只有10岁的儿子如此聪慧,恐自己难以胜教。遂将他送到乡儒贺立德(秀才)处求学,三年未满,贺先生对他父亲说:“你子天资不同凡人,过目成诵、出口成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还是另请高师,以免耽误他的前程学业。”14岁那年,在父亲好友 的推荐下,进入隆回三高小读新学,他整日埋头苦读,不与群童嘻戏,成绩每次名列前茅。其时彭忠泽的堂叔彭柳贤在匡家铺办了一家“新文化书社”:经销《新青年》、《觉悟》、《向导》、《湘江评论》、《共产主义ABC》等进步书刊。刘楚勋家离此只有二、三里路,他经常利用节假日去租借阅读,了解国内外形势,受益良多。浓厚的革命氛围使刘楚勋幼小的心灵,深受震撼,痛感当时国家衰弱、生灵涂炭的黑暗现实,决心学成本事以匡时弊。


派遣安化   威震敌胆
       民国15年(1926年)3月,刘楚勋受革命思想的熏陶,为了追求革命真理,不畏当时社会之动乱,极力说服反对他外出的父亲,毅然前往广州报考广州政治运动讲习所,因成绩优异,被录取为讲习所学员,由于他学业用功,深受教师重爱。在此期间他结识了毛泽东、徐向前、徐德等大批革命志士,不久,经徐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回湘后,被湖南省党部委派为安化县党组织农运特派员,开展党的地下工作,成立了以他为首安化党组织并兼任农会委员长,与孙光耀、李向矩、蒋梦苏、蒋晔等人一道,开展农民革命运动,镇压了土豪劣绅宁碧梧、罗甫卿、周镜泉等。大长了工农革命的志气,大灭土豪劣绅的威风,使安化农民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这期间,他的足迹遍及安化的山山水水,工作起来更是不要命,常常夜深了,还在接待各地农协干部和处理农协的事情。一个寒冷的夜晚,他刚从乡下赶回农协所在地,只匆匆吃了几口饭,就带上两个同志去审讯一个藏有十支步枪的地主。这个地主非常顽固,自恃他儿子在军队当官,拒不交待,还乘审讯人员不注意之机,一掌推翻灯盏,企图地逃跑,刘楚勋一个箭步冲上去,抓住地主的两手往后一扭,就将地主乖乖地按在凳子上,然后叫人重新点燃灯盏。继续审问,狡猾的地主从未遇到这样机警强硬的对手,他只觉得浑身发抖,直昌冷汗,最后只得哆哆嗦嗦地交待了藏枪地点。
     民国16年春,刘楚勋趁回家探亲之机,与苏踞峰、肖登庸等领导三都中团一带打土豪劣绅,并与宝庆工农纠察队配合,击败了团防局反动派的武装。那次,根据可靠情报,县团防局长生了个儿子,大摆筵席以示庆贺,士兵们都喝得酩酊大醉。刘楚勋认为这是一个进攻团防局的好时机,他马上组织工农纠察队,农会会员:四百余人按预定时进入指定地点,他亲自担任主攻,分别从北面和东面发起攻击,几分钟时间就把第一道围墙突破,团防局的士兵慌忙退到小围子里,他们凭着坚固工事,疯狂抵抗,农会二员几次冲锋,均未能攻破小围子,于是,他命令唯一的一挺机枪作掩护,让投弹手将围墙炸开,这一招果然奏效,纠察队员与农会队员们喊声震天,冲入小围子,敌人见大势已去,惶惶如丧家之犬,仓惶逃窜。这一仗打死团防局士兵3人,打伤6人,而我方仅伤2人,终于把反动派的嚣张气焰压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