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中文版 > 人文邵阳 >

【寻访最美扶贫人】农民达人致富不忘本 扶贫挂心头

来源:人文邵阳编辑部撰稿:人文邵阳编辑部时间:2017-06-28点击:

 

  前言:为了促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树立企业家的社会公益责任,弘扬扶贫帮困献爱心的社会正能量,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由邵阳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由《人文邵阳》编辑部和微盟邵阳营运中心具体承办的"寻访最美扶贫人"活动在邵阳九县三区正式启动闪亮登场。本栏目第一期介绍的是一位农民达人,致富不忘本,扶贫挂心头,给予了诸多贫困户资金、技术的帮扶支持,成为闻名遐迩的最美扶贫人。同时,也欢迎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大众提供更多的对象和线索给我们栏目,展示脱贫攻坚领域的好人好事好风尚。

   春末夏初,阳光明媚.坐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位扶贫带头人,看上去神采奕奕,精神抖擞,满脸的微笑,给人和谒可亲的感觉,浅短的黑发中银丝隐约可见,炯炯有神的眼睛透露出农民企业家的精明,匆忙的脚步声显现他的勇敢与果断。这就是众所周知颇有名望的“邵阳枇杷王”王迪会。

【邵东九龙镇出了个邵阳枇杷王】

  王迪会,今年六十八岁,邵东县九龙镇槎江村地地道道的农民,在自己的农村老家建立起一个规模宏大的飞龙枇杷基地,总面积达五百多亩。由于飞龙枇杷基地种植面积较大、品质过得硬、服务态度佳,预计今年的收入可达百万元以上,使得王迪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邵阳枇杷王”。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王迪会横空出世就一鸣惊人成为了邵阳的枇杷王,似乎给人感觉有些突兀。但对于王迪会同时代的人,特别是从事农业致富的同行来说,一提起他人人皆知,无不啧啧称赞。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之初,王迪会就走南闯北做生意,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但他致富不忘本,时刻挂记着家乡人,决心回乡帮助村民脱贫致富。他学习良种猪养殖技术,办起了邵东县境内第一个牲猪养殖场;当村民们都跟着养猪的时候,为了方便养猪户的饲料供给,他又办起了饲料加工厂;为了给村民们提供更多的门路,王迪会又办起了一个蚯蚓养殖场,一个木材加工厂。

【邵东最早出现的十万元户】  

那是一九八六年,中国大地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时候,单位上班族拿着五十余元一月的工资,此时的王迪会就拥有了两场两厂。这是他一生最为成功的时候,王迪会的两场两厂至少解决了二三十个村民的就业和生计问题,当时的村民薪水是每天三块多钱,其月工资高于机关事业单位上班的职工。

另一方面,由于王迪会的示范带动,激发了许多农民脱贫致富的信心,增强了他们发家致富的能力。正是由于一批像王迪会这样的人起着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使得邵东人较周边县市更快地脱贫致富奔小康,而王迪会本人也获得了很高的荣誉,成为湖南省第一批省级科技示范户。

【败由苗木成亦苗】

王迪会精明能干,当时的乡长曾三顾茅庐诚心请王迪会出山,到乡政府农科所做农技员。当时王迪会拥有两场两厂,谁都想不到他会这么傻,愿意放弃自家的事业到乡农科所去。可乡长对他说:作为一个科技示范户,成功运作乡农科所,才能真正惠及一个乡镇的村民。王迪会一半是碍于面子,一半是认同乡长的观点,他宁愿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到乡农科所就任农技员,做一个名副其实的致富带头人。

可是一场罕见的雪灾冰冻,将王迪会五十亩刚栽好的柑桔苗全部冻死,损失达十多万元。当时的十万是个什么数目,至少相当于现在的几千万或上亿。

王迪会变卖了自已的房子,仍然还不起欠债。许多人劝他放弃,甚至有债主叹息他,劝他少还点钱。但王迪会困难面前决不低头,他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作为一个邵东男子汉,应该具有着这样的品质: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他不愿流泪,不愿让债主蚀本,甚至不愿意让债主有利息损失,因为这些债主一部分是给他打工的人,另一部分就是自己的亲朋乡邻。王迪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的德行:致富不忘本,贫贱不失志。跟他相处的人都认同他的人品,愿意帮助他,给他打工的不愿离开他。得道多助,经过多年的打拼,王迪会的运作较为成功,慢慢地还清了利息,还清了本钱,并重新盖起了新房。

天道酬勤,在桔园受损后,县、乡两级政府部门给予了他大力的支持,通过他的努力争取,将“邵东县名优果蔬繁育场”项目的争取到了槎江乡农科站实施。由于名优果蔬项目的实施,带动了周边长青、观乔、五一、白鸽、槎江、新江等周边10来个村的苗木种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王迪会非常重视对嫁接技术人员的培训,仅槎江村一次较大规模的嫁接培训班就培训出80多名技术人才,加之徒弟带徒弟,只几年时间,以槎江农科站为中心,周边几个村的嫁接技术人员就有几百人。这些技术人才每年外地赚回的嫁接费高达几百万元,一般长年在外从事嫁接的人员每年工资所得在5万元左右,这给远离城市的乡镇农户脱贫起了很大的帮扶作用,加之苗木种植的收入,只要肯努力做事,每年每人挣几万元根本不是难事。

进城做苗木生意,是因为乡村的苗木销售渠道不畅。王迪会当时采取进城租房挂牌搞销售的方法。租房靠近建设北路汽车总站旁,大大地方便了顾客,现已发展到30多家。所以来邵东购苗顾客越来越多,车站附近租门面搞苗木销售的人员也越来越多,不到几年就形成了苗木销售一条街,从而也产生了一些苗木经营销售大户,形成了邵阳地区一个较大的苗木经营市场。

【进城还乡总关情】

但王迪会深深地知道,自己所带动的这个苗木市场是一个没有品牌支撑的杂货市场。由于没有优良母本园的带领,从别处贩调而来的再好的苗木一到邵东就降价销售,邵东苗木市场在很大程度上赚的是搬运费,或者是存压货物,靠缺货赚钱。

根据邵东县苗木市场快速发展的现状及长远发展的目标,王迪会顺势而为,应势而上,联合邵东县各个有识之士,向县政府申请并经过县政府批准同意,在邵东县城绿汀大道旁征地60多亩,重新建设了一个大型苗木市场,打造几个实力较强名优水果基地,和花木繁育基地,让更多的邵东人脱贫致富。

  2015年9月与2016年9月。他被层层向上推荐到省里学习,先后二次参加农民合作社理事长培训班,赴台湾参观学习现代农业技术,使他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造就了他技术突飞猛进,成了新农村建设的专家型的老板,赢得了家庭和全村的大力支持。

【致富不忘本】

 “邵阳枇杷王”致富不忘家乡人,千方百计带领贫困户增加收入摆脱贫困,成为远近闻名的扶贫带头人。

一、全力增加村民收入。王迪会所经营的飞龙枇杷基地常年雇佣十五个人在园区做事,在采摘旺季,还安排了四五十个人负责摘果运果,并及时足额地支付他们的劳动报酬,使得家庭经济不宽裕的村民足不出村每年可增加一到两万的工资收入。

二、技术帮扶。种植枇杷技术含量高,时令季节强,如何使家庭有困难的村民掌握种植技术,王迪会想尽了办法。首先,他常常手把手传授如何嫁接、剪枝、包果、除草、施肥、疏果的方法和技巧。其次,定期举办枇杷知识培训班,免费赠送养护枇杷的理论知识。再次,举办技术知识竞赛,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一时难以消化掌握的技术,反反复复地学与教。直至他们真正熟练掌握运用技术为止。

三、让利于村民,尽最大限度让利于村民。除租地价格明显高于周边地价外,还把退耕还林所得到的补助款百分之七十返还给村民。

四、紧抓苗木基地建设不放松,带动邵东种植行业发展。王迪会始终把枇杷苗木建设放在重中之重,力排众议,从长考虑。新建扩建了近五百亩枇杷苗基地建设,做好枇杷生产与苗木培育两不误相促进。对周边贫困户需要的枇杷树苗基本上做到有求必应,尽力扩大种植面积,形成规模效益,以王迪会的大面积枇杷园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

【胆大包天新动作】

王迪会老板凭借今年枇杷大丰收的契机,又有了新的动作,简直胆大包天。他不惜重金,将老包装改成国内最时尚、最高级的食品级珍珠棉水果内托内外包装,非常利于快递,并与本地区很知名的电商企业一一邵东微盟强强联手,实施线上线下互动营销,通过专业的农产品商城一一邵东微盟微商城,在线上成功的营销200多件,让槎江飞龙枇杷远销到北京,上海、深圳和长沙地区,得到了广大消费者一致好评和认同,赢得了更广泛的市场。明天将带领更多的人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我们深信:他们的明天更美好!

  最近又有特大利好消息传来,邵东县九龙镇党委,政府正在紧锣密鼓地为九龙镇的旅游开发和一镇一品作前期的规划和准备工作,以新槎江村王迪会的九龙枇杷基地为龙头,带动周边十多个村连遍成园,大手笔打造万亩枇杷产业集群,对外招商引资扩大生产,对内培训技术人才,大力发展枇把深加工和电商营销,走特色建镇、强镇、富镇之路,建设成湖南地区最大的枇杷产业园,早日帮助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造富广大农村农民福祉,再获政府支持,重振市场辉煌

图文编写人员:赵超群 石 伟 李 巍 尹仕民 人文邵阳编辑部:13973987630(石 伟)“邵阳枇杷王”:13973555080(王迪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