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中文版 > 旅游美食 > 旅游景观 >

畅游井冈山

来源:邵阳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撰稿:丁华时间:2018-08-26点击:

  公元2018八月中旬,阳光明媚,风轻云淡,我们的井冈山之旅如期而至。从广州出发,坐着开往南昌的高铁去游玩。在南昌换乘到井冈山的长途客车抵天下第一山——井冈山。我有幸走近井冈山,并深入它的腹地,了解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历史与故事,一览它的风采,思想极受到鼓舞与震撼,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并从此开始知晓和敬畏井冈山。

  井冈山座落在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现有陆定一的高度概括:“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的确,井冈山在解放战争后被称为“中国革命的摇篮”、“革命圣山”;建国后,朱德重上井冈山,舒畅愉悦,触景生情,欣然题写了“天下第一山”。井冈山迄今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址遗迹达100多处,可见井冈山对中国革命胜利做出的贡献之大。
  井冈山的森林覆盖率则达百分之八十六,因此文豪郭沫若还发出过这样的感慨:“井冈山下后,万岭不思游”。这又为井冈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到底是怎样的景色能让郭老万岭不思游,让我想一探究竟。
  井冈山不是具体的一座山,而是位于长400余千米,主要山峰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最高峰海拔2120.4米的罗霄山脉中段,这里群山环抱,山高林密。群山中的平地犹如在井中一般,当地人们将这一带称为井冈山。群山中平地稍大的叫做坪,再小一点的叫坳,最小的叫冲。井冈山的核心区有大井、小井、上井、中井、下井五井,井冈山下有茨坪、夏坪、茅坪等。茨坪、茅坪、大井、小井与中国红军革命根据地有较深渊源,标志性的革命旧址多在这里。
  听着“红米饭、南瓜汤,挖野菜,也当粮,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饭菜味道香……”的红色歌谣,踏上了井冈山这块红色土地。

  走进井冈山革命历史博物馆,随着讲解员的步伐,依次参观了馆序厅、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恢复、坚持井冈山的斗争、弘扬井冈山精神等7个展室。听着讲解员绘声绘色地讲解,目睹雕像、实物、图片和声光大型场景,深深感受到历史的厚重,这不仅仅是视觉的冲击,更是心灵的震撼。“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是革命的摇篮,也是红色山歌歌谣的摇篮,井冈山山花红、标语红、山歌也红,井冈山的名字叫红。
  山高碑为峰。登上茨坪北山,瞻仰了革命烈士纪念碑,走进烈士纪念堂,映入眼帘的是大厅中央毛泽东题写的“死难烈士万岁”6个烫金大字,大厅摆放着党和国家领导人敬献的花圈,四周墙面嵌刻着15744位革命烈士名录。按照导游引导,向革命烈士献了花。
  吃过午饭,来到了黄洋界。黄洋界位于湘赣交界,海拔1343米。这里峰峦叠嶂,地势险峻,气象万千,时常弥漫着茫茫云雾,好似汪洋大海,故名汪洋界。黄洋界哨口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5大哨口之一。哨口扼守湖南酃县,江西宁冈上井冈山的要隘。1928年夏,红军在这里修筑了3个工事,同年8月30日,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在这里打响。站在黄洋界观景,回味毛泽东“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气壮山河的诗篇,仿佛听到了嘹亮的号角声,听到了红军奋勇的杀敌声。

  最让人震撼是晚上“以天为幕,以地为台,以山水为背景”的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平日里,我是不轻易流泪的。而当我在观看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时,我被那气势磅礴、场面宏大的实景舞台所震撼。实景演出《井冈山》,以大山为背景,舞台上闪耀着红色党徽,整场共分为五幕,先后以“血”、“旗”、“情”、“火”、“路”为题,现场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情景。尤其是在剧情发展到女赤卫队员为掩护群众安全转移而中弹倒地,她的儿子一声撕心裂肺的呼叫:“妈妈、妈妈”……加之随后慢慢响起耳熟能详的《映山红》背景音乐,我的泪水便不由自主的在眼眶里打转。
  而再当红军实行战略转移,一对红军干部依依不舍地将自己的孩子交给当地老百姓收养,就在红军女干部面对红嫂跪地相托的瞬间,虽然导演在这里处理的仅是舞蹈动作,可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我眼中的泪水终于止不住的流了出来,流湿了整个脸颊……在我一生中,流泪最多的当数在井冈山这短短的五天时间里。可以说井冈山是一部气势磅礴的经典史诗,是一段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在这里,大家的心灵受到了一次震撼。
  观看夜空下的大型实景演出,只见大幕徐徐开启,几千平方米的巨幅红绸凌空而降,漫过烈士遗体,霎时化为铺天盖地的血海和红云。井冈山上,红旗在召唤革命队伍;八角楼上,油灯微光与北斗七星遥相呼应;红军驻地,朱德扁担挑起军民鱼水之情;送别路上,《十送红军》旋律催人泪下。逼真的战场,180度全景式画面,把现场观众带到了80多年前的峥嵘岁月。据介绍,参加演出的600多名演员,大都是当地农民,他们先辈是当年的红军。演出结束,全体演员向我们挥手致意,随后一个个骑着摩托车返回,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随后参观了大井毛泽东旧居,朱德旧居、陈毅旧居,红军造币厂;坐缆车观赏了龙潭风景区“5潭18瀑”山水风光;远眺了云雾缭绕、灵气十足的五指山;饱览了笔架山千姿百态、姹紫嫣红的山花。
  井冈山又不只是山,而是“红色”之根,革命之所,哺育新中国生命之摇篮。这里上演了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埋下了多少革命英烈的皑皑白骨……

  井冈山,我们心中的山。夜宿井冈山,我有幸拜读了《井冈山精神与斗争》,让我重温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我的思绪随着书中的故事,穿越时空回到那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深深的为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陈毅、彭德怀、肃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白色恐怖的岁月里,不畏艰难,不畏困苦,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感动着,激动着,仿佛麻木的神经得到复苏,我的双眼常常噙满泪水。
  井冈山斗争历时两年零四个月,两年多时间里,共牺牲红军4万多人,平均每天牺牲60多人。这两个让心都滴血的数据让我真正知道了井冈山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多大的贡献,多大的牺牲,知道了井冈山精神;让我真正的感受到什么是“信仰的力量”,什么是“敢于负责,勇敢担当”,什么是“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知道了井冈山为什么被誉为“革命的山、战斗的山、英雄的山、光荣的山……
  井冈山精神最核心的内涵,即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视察江西时进行的论断,也讲述了中国新时代对弘扬井冈山精神的明确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另从坚定信念、求实创新、艰苦奋斗、务实担当、责任使命和依靠群众等几个维度对井冈山精神进行了阐释。
  《井冈山精神与斗争》介绍道井冈山斗争,虽然只历时两年零四个月,但其在中国革命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深远。主要是,一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实行战略转移的光辉典范,八七会议前,中国共产党人一直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遭受重大损失,这条道路已经走不通了;八七会议后,毛泽东第一个引兵井冈开拓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将党的工作重转为“以乡村为中心”的正确轨道,才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由失败走向胜利;二是井冈山革命道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的伟大创举。中国革命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无疑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宝库,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极大贡献;三是井冈山斗争经验的理论根据是毛泽东形成的奠基石。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总结了井冈山武装割据斗争的丰富经验,并从理论上进行了科学的概括,写就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光辉文献,后来在中央苏区又写就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重要著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观念、路线方针、政策原则。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的这些光辉思想及其理论概括,无疑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打下了坚定而厚重的奠基石。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祥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大影响,不仅表现在其革命经验对当时全国各革命根据地的指导作用,而且表现在井冈山的革命精神对全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形成发展以及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影响,这种影响较之前者更加重大而深远。
  中国共产党人和无数革命前辈在革命战争年代血与火的拼搏中用生命和鲜血构筑、孕育而成的“实事求是,敢闯新路;坚定信念,矢志不移;艰苦奋斗,百折不挠;顽强拼搏,无私奉献;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人文道德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光辉体现,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亲自培育和倡导的中国共产党优良革命传统的积淀。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传统精神之源。井冈山精神是“源”,继之而出的是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则是“流”,本质上是井冈山精神在新的战争环境下的传承、深化和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井冈山精神同样得到了传承和发展。人们熟知的以艰苦创业而闻名的大庆精神,以无私奉献为核心的雷锋精神,以顽强拼搏为特征的“亚运”精神,以开拓创新为本体的航天精神等,都是与井冈山精神一脉相承的。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深入开展,井冈山精神还会产生新的能量裂变。
  巍巍井冈山,革命的摇篮,共和国的奠基石,它牵动了多少中华儿女的情怀。笔者《参观井冈山有感》:
红色圣地井冈山,中国革命之摇篮。
峰峦叠嶂像汪洋,地势险峻雾弥漫。
以少胜多远名扬,黄洋界上保卫战。
羊肠小道多崎岖,红军挑粮不畏艰。
当年茅坪多重要,湘赣边界总机关。
朱德陈毅有旧居,主席在此有论断。
今日参观井冈山,学习教育谱新篇。
牢记职责和使命,立足本职多奉献。

  红色井冈山,难怪被朱德当年誉为“天下第一山”!

                            
2018年8月丁华于广州
(编辑曾振华)